您的位置:中药材 > 拔毒生肌 >

黄蜀葵叶的偏方功效与作用介绍

发布时间:2022-12-17 18:09:13
黄蜀葵叶

【黄蜀葵叶】别名 秋葵叶

汉语拼音 huangshukuiye

功能主治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托疮解毒,排脓生肌,"

用法用量 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可用至30-60g。

药用部位 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叶片,植物形态详"黄蜀葵花"条。

  • 药材介绍
  • 常用药方
  • 药材图片
黄蜀葵叶介绍

【别名】

秋葵叶。

【汉语拼音】

huangshukuiye

【加工采集】

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manihot(L.)Medic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belmoschusmanihot(L.)Medic.[HibiscusmanihotL.]2.Abelmoschusmanihot(L.)Medic.varpungens(Roxb.)Hochr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托疮解毒,排脓生肌。"

【性味】
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寒,滑,无毒。"②福州军区《中草药手册》:"甘,滑,微寒。"

【用法用量】
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可用至30-60g。

【归经】

心;肾经

【植物形态】

1.黄蜀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1-2m。疏被长硬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6-18cm,疏被长硬毛;托叶披针形,长l-1.5cm。叶掌状5-9深裂,直径15-30cm,裂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8-18cm,宽1-6cm,两面疏被长硬毛,边缘具粗钝锯齿。花单生于枝端叶腋;小苞片4-5,卵状披针形,长15-25mm,宽4-5mm,疏被长硬毛;萼佛焰苞状,5裂,近全缘,较长于小苞片,被柔毛,果时脱落;花大,淡黄色,内面基部紫色,直径约12cm;雄蕊柱长1.5-2cm,花药近无柄;柱头紫黑色,匙状盘形。蒴果卵状椭圆形,长4-5cm,直径2.5-3cm,被硬毛。种子多数,肾形,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。花期8-10月。2.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: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。生境分布:常生于山谷草丛、田边或沟旁灌丛间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2.分布于西南及台湾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地。

【药用部位】

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叶片,植物形态详"黄蜀葵花"条。

【来自何书】
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【用法用量】

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可用至30-60g。

【常见药方】


①治痈疽:鲜黄蜀葵叶一握,洗净后和冬蜜共捣烂,敷患处,月换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②治烧烫伤:鲜黄蜀葵叶,捣敷。(福州军区《中草药手册》)

黄蜀葵叶

上一篇: 小柳拐
下一篇: 鹿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