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中药材 > 补虚药 >

饿蚂蝗的偏方功效与作用介绍

发布时间:2022-12-17 19:41:32
饿蚂蝗

【饿蚂蝗】别名 红掌草,山豆根,烂玉树,大红袍,山蚂蝗,粘身草

汉语拼音 emahuang

功能主治 补虚,活血,止痛,治胃痛,小儿疳积,妇女干血痨,
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
药用部位 为豆科植物饿蚂蝗的全株。

  • 药材介绍
  • 常用药方
  • 药材图片
饿蚂蝗介绍

【别名】

红掌草(《峨嵋药植》),山豆根、烂玉树、大红袍(《贵州草药》),山蚂蝗、粘身草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
【汉语拼音】

emahuang

【加工采集】

豆科山绿豆属植物饿蚂蝗Desmodiumsambuense(D.Don)DC.,以根或全株及种子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晒干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补虚,活血,止痛。治胃痛,小儿疳积,妇女干血痨。①《峨嵋药植》:"清热发表。"②《贵州草药》:"补虚弱,活血,截疟,镇痛。"③《广西中草药》:"消食止痛,解蛇毒。治胃痛,小儿疳积,毒蛇咬伤。"

【性味】

①《贵州草药》:"性凉,味苦。"②《广西中草药》:"味甘,性平。"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
【归经】

肺;胃;肝;胆经

【植物形态】

饿蚂蝗灌木。茎高1~2米,具棱角,疏被柔毛。3出复叶,小叶椭圆状倒卵形,顶端小叶长5.5~9厘米,阔3.5~5.4厘米,两侧较小,先端钝或急尖,具硬尖,基部楔形,钝,上面几无毛,下面脉网上被紧贴的柔毛;叶柄长1.5~4厘米;托叶小,钻形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长达16厘米;苞片披针形,被缘毛,脱落,长1厘米;花梗长约5毫米;花紫色,长10毫米;萼长约4.5毫米,萼齿5,三角形,急尖,与萼筒等长:花冠蝶形,旗瓣圆形至长椭圆形,翼瓣贴生于龙骨瓣上;雄蕊10;子房线形。腹背缝线被绢状毛。荚果长15~24毫米,密被褐色紧贴的绢状毛,腹缝线缢缩,背缝线圆牙齿状;节4~7,长3毫米,阔2.5毫米。花期7~9月。生长在山坡草地或林边。分布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【药用部位】

为豆科植物饿蚂蝗的全株。

【来自何书】

《中国药植提要》

【用法用量】

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
【常见药方】


①治腹痛:山豆根种子一分,研末服;或用根五钱,煎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
②治妇女干血痨:山豆根的根一两。第一剂煎酒服,第二剂炖肉吃。(《贵州草药》)

饿蚂蝗

上一篇: 无漏子
下一篇: 土当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