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【慈姑】别名 茨菇,白地栗,慈菇
汉语拼音 cigu
功能主治 行血通淋,治产后血闷,胎衣不下,淋病,咳嗽痰血,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煮食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药用部位 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球茎。
- 药材介绍
- 常用药方
- 药材图片
【别名】
茨菇(《药性论》),白地栗(《本草图经》),慈菇(《滇南本草》)。【汉语拼音】
cigu【成份】
含维生素B、胰蛋白酶抑制物。【加工采集】
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球茎。【药理作用】
1.对多种蛋白酶的影响从慈姑中提取的多功能蛋白酶抑制剂Ⅰ、Ⅱ对胰蛋白酶、胰凝乳蛋白酶及舒缓激肽释放酶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。基中Ⅰ能等当量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,对激肽释放酶的抑制作用较弱。Ⅱ能等当量抑制2mol/L的胰蛋白酶,对激肽释入酶的抑制活力高于Ⅰ,但对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小于Ⅰ。2.对精子体外受精的影响体外实验证明,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在剂量330μg/ml以上时,能抑制精子顶部顶体蛋白酶的活性,使顶体蛋白酶丧失水解卵细胞透明带的能力,从而使精子不能穿过透明带与卵细胞结合,影响精子的受精。实验还时一步证明,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对人、兔、大鼠、仓鼠及小鼠精子顶体蛋白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并随剂量增加而抑制效应增强。【功能主治】
行血通淋。治产后血闷,胎衣不下,淋病,咳嗽痰血。①《千金方》:"下石淋。"②《唐本草》:"主百毒,产后血闷,攻心欲死,产难衣不出,捣汁服一升。"③《滇南本草》:"厚肠胃,止咳嗽,痰中带血或咳血。"④《岭南采药录》:"以盐渍之,治癫犬咬伤,并治牛程(即石硬)。"【性味】
《纲目》:"苦甘,微寒,无毒。"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煮食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【宜忌】
孕妇慎服【归经】
①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肝、肺三经。"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足太阴、厥阴经。"【植物形态】
慈姑,又名:藉姑、水萍(《别录》),槎牙(《唐本草》),燕尾草(《日华子本草》),河凫茨,剪刀草(《本草图经》),水慈菰、剪搭草(《救荒本草》)。多年生水生草本,有纤匐枝,枝端膨大而成球茎,翌春即由此而生新植株。叶变化极大,沉水的狭带形,浮水的常为卵形或近戟形,突出水面的戟形,长5~20厘米,阔或狭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裂片多少向两侧开展;叶柄长20~40厘米,三棱形。花茎长15~45厘米,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有花3~5轮,每轮有花3~5朵,下轮的为雌花,上轮的为雄花而有较细长的柄;苞片短,短尖或钝;花径约1.8厘米;萼片3,卵形,钝;花瓣3,白色,基部常紫色,近圆形;雄蕊多数;心皮多数,聚集于花托上。瘦果斜倒卵形,先端短锐尖。花期夏、秋。生沼泽中。各地均有分布。本植物的花(慈姑花)、叶(慈姑叶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【药用部位】
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球茎。【来自何书】
《纲目》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煮食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【常见药方】
①治淋浊:慈姑根块六两,加水适量煎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②治肺虚咳血:生慈姑数枚。去皮捣烂,蜂蜜米泔同拌匀,饭上蒸熟,热服效。(《滇南本草》)
下一篇: 麋茸
粟米主治:脾胃虚热,反胃呕吐,消渴,泄泻,。用法:粟米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煮粥。外用:研末撒或熬汁涂。
大豆黄主治:暑湿感冒,湿温初起,发热汗少,胸闷脘痞,肢体酸重,小便不利,。用法:大豆黄9~15g。炮制:取净大豆,用水浸泡至膨胀,放去水,用湿布覆盖,每日淋水二次,待芽长至0.5~lcm时,取出,干燥。
高丽参主治: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脾虚食少,肺虚喘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久病虚羸,惊悸失眠,阳痿宫冷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,。用法:高丽参的功效作用功效: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,安神。主治: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脾虚食少,肺虚喘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久病虚羸,惊悸失眠,阳痿宫冷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。
糯米泔主治:霍乱,心烦口渴,。用法:糯米泔内服:加热温饮,100-200ml。
红参主治: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气不摄血,崩漏下血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,。用法:红参炮制:润透,切薄片,干燥或用时捣碎。
太子参主治:脾虚体倦,食欲不振,病后虚弱,气阴不足,自汗口渴,肺燥干咳,。用法:太子参内服:煎汤,2~4钱。炮制:洗净泥土,入沸水中浸烫,约3~5分钟后取出曝晒,当须根干时,即将须根擦光,然后晒至全干。也可不经浸烫,摘除须根后直接晒干。
红芪主治: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气虚水肿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半身不遂,痹痛麻木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,。用法:红芪9~30g。炮制:1、红芪:除去杂质,大小分开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具有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之功效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气虚水肿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半身不遂,痹痛麻木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。2、炙红芪:取红芪片,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。红芪每100kg,用炼蜜25kg。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。
牛鼻栓主治:气虚劳伤乏力,创伤出血,。用法:牛鼻栓内服:煎汤,10-24g;大剂量单用60-9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炮制:枝叶春、夏季采摘,晒干;根全年可采,洗净,晒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