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中药材 > 补虚药 >

黄芪的偏方功效与作用介绍

发布时间:2022-12-17 19:44:32
黄芪

【黄芪】别名 棉芪,绵芪,绵黄芪,棉黄芪,黄蓍,黄耆,箭芪,箭黄芪,内蒙古黄芪,王孙,戴芪,戴糁,戴椹,...

汉语拼音 hungq

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,托毒排脓,利尿,生肌,用于气虚乏力,久泻脱肛,自汗,水肿,子官脱垂,慢性肾炎蛋白尿,糖尿病,疮口久...

用法用量 煎服,10~15g,大剂量30~60g。益气补中宜炙用;其他方面多生用。

药用部位 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(Fisch.) Bge.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(Fisch.) Bge. Var. mongholicus (Bge.) Hsiao的乾燥根。

  • 药材介绍
  • 常用药方
  • 药材图片
黄芪介绍

【别名】

棉芪,绵芪,绵黄芪,棉黄芪,黄蓍,黄耆,箭芪,箭黄芪,内蒙古黄芪,王孙,戴芪,戴糁,戴椹,独椹,蜀脂,百本,百药棉,百药绵,土山爆张根,独根,二人抬,大有芪,蒙芪,元芪,红蓝芪,白皮芪,黑皮芪,膜荚黄芪,东北黄芪,内蒙黄芪,冲正芪,武川芪,炮台芪,浑源芪。

【汉语拼音】

huáng qí

【名称英】

AstmgaliRadix。

【成份】

主要含有皂苷、黄酮等。皂苷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Ⅰ、Ⅱ,膜荚黄芪另含膜荚黄芪皂苷A、B,蒙古黄芪另含黄芪皂苷Ⅳ、大豆皂苷Ⅰ;黄酮中主要成分为芒柄花黄素和毛蕊异黄酮等。尚含氨基酸、甜菜碱等;蒙古黄芪还含黄芪多糖Ⅰ、Ⅱ、Ⅲ等。

【加工采集】

春、秋季采挖,除去泥土、须根及根头,晒至六七成干,理直扎捆后晒干。黄芪生长两年后,在秋季地上茎叶枯黄时,割去茎杆,从大田一头挖沟1至2尺,顺沟采挖,切勿挖断主根和伤皮,根挖出后稍凉晒一下,去净泥土,修去芦头及须根,放日光下晒七八成干时,捆成小捆再晒至全干,放通风处贮存,即成全药。

【药材鉴别】

1、膜荚黄芪多年生草本,株高50~80厘米。主根深长,棒状,稍带木质,浅棕黄色。茎直立,上部多分枝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;小叶6~13对,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圆形,先端钝尖,截形或具短尖头,全缘,下面被白色长柔毛;托叶披针形或三角形。总状花序腋生,小花梗被黑色硬毛;花萼钟形,萼齿5;花冠蝶形,淡黄色;雄蕊10,2体(9+1);子房被疏柔毛。荚果膜质膨胀.半卵圆形,先端尖刺状,被黑色短毛,种子5—6枚,肾形,黑色。花期5—6月,果期7—8月。2、蒙百黄芪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上部有分枝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小叶12~18对;小叶片广椭圆形或椭圆形,下面被柔毛;托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腋生;花萼钟状,密被短柔毛,具5萼齿;花冠黄色,旗瓣长圆状倒卵形,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;雄蕊10,二体;子房有长柄。荚果膜质,半卵圆形,无毛。花期6~7月,果期7~9月。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。区别:蒙古黄芪形态极似上种,主要区别为小叶较多,12—18对,较小,小叶片通常为椭圆形。子房及荚果均光滑无毛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黄芪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古代写作黄耆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释其名曰:“耆,长也。黄耆色黄,为补药之长,故名。”它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。黄芪性味甘、微温,归脾、肺经,为补气要药。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、蜜炙、麸皮拌炒3种,其药效各有不同,生黄芪多用于固表、托疮、利水等;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;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。中医认为,黄芪能补一身之气,兼有升阳,固表止汗,排脓生肌,利水消肿,安胎益血的作用。对于贫血、浮肿、体虚多汗、胎动不安、子宫脱垂、气血两亏、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。单取黄芪泡水饮用,可治身体困倦,无力,气短。胡适先生中年以后,渐感疲惫不堪,力不从心,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。特别是在讲课之前,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,以致精力倍增,讲起话来声如洪钟,滔滔不绝。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,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。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,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补品和调味品,可用于煲肉、泡酒、做菜、调味、去腥。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,黄芪炖母鸡,黄芪煮黑豆,则更是美味佳肴,补益上品。其营养丰富,既补身体,又别有风味,为产妇、老弱、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。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,体质增强,荣颜润肤,延年益寿。需要明确的是,虽然黄芪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,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。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,补气升阳,易于助火,又能止汗,所以凡有感冒发热、胸腹满闷等症者,不宜服用黄芪;如患有肺结核病的人,有发热、口干唇燥、咯血等症状者,不宜单独服用黄芪;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,均不宜服用黄芪。此外,有研究表明黄芪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,故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。

【炮制】

蜜黄芪: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,拌匀稍闷,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,取出晾凉(每100斤用炼熟的蜂蜜25斤)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补气固表,托毒排脓,利尿,生肌。用于气虚乏力、久泻脱肛、自汗、水肿、子官脱垂、慢性肾炎蛋白尿、糖尿病、疮口久不愈合。

【性味】

甘,微温。归肺、脾、肝、肾经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煎服,10~15g,大剂量30~60g。益气补中宜炙用;其他方面多生用。

【宜忌】

表实邪盛,气滞湿阻,食积停滞,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,以及阴虚阳亢者,均须禁服。

【贮藏】

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,防蛀。

【归经】

归经_肺经

【备注】

1、同属植物中下列数种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区也作黄芪入药。(1)黑毛果黄芪(白芪)AstragalustongolensisUlbr.,分布于甘肃、青海和四川等省。其根甘肃称白大芪、马芪,青海称土黄芪,亦作黄芪入药。(2)金翼黄芪AstragaluschrysopterusBunge,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等省。其根河北称小黄芪,甘肃南部作小白芪入药。(3)多花黄芪AstragalusfloridusBenth.,分布于甘肃南部,四川西部及西藏地区。其根四川作川绵芪或白绵芪入药。(4)茂汶黄芪AstragalusmaowenensisHsiao,mss.产四川茂汶县。(5)云南黄芪AstragalusyunnanensisFranch.,分布于云南、西藏等地。在西藏部分地区以根作黄芪入药。(6)梭果黄芪AstragalusernestiiComb.,其根具有膜荚黄芪的利尿降压作用,但强度较弱。四川理塘有以代黄芪用者。2、同科岩黄芪属(Hedysarum)的多种植物,商品称为红芪,有时作黄芪入药。3、个别地区过去常有将豆科苜蓿属植物的苜蓿MedicagosativaL.(安徽),草木樨属植物草木樨MelilotussuaveolensLedeb.(东北),白香草木樨MelilotusalbusDesr.(山西),锦鸡儿属植物锦鸡儿Caraganasinica(Buchoz)Rehd.(华东),棘豆属植物蓝花棘豆Oxytropiscaerulea(Pall.)DC.(河北、山西),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DC.(青海),野扁豆属植物毛野扁豆DunbariavillosaMakino(河南)和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圆叶锦葵MalvarotundifoliaL.(江苏),蜀葵属植物药蜀葵AlthaeaofficinalisL.(新疆)等的根称“土黄芪”或直接混称“黄芪”的,应注意鉴别,不要误作黄芪使用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上部有分枝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小叶12~18对;小叶片广椭圆形或椭圆形,下面被柔毛;托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腋生;花萼钟状,密被短柔毛,具5萼齿;花冠黄色,旗瓣长圆状倒卵形,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;雄蕊10,二体;子房有长柄。荚果膜质,半卵圆形,无毛。花期6~7月,果期7~9月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1.高血压病: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,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,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。防己黄芪汤是《金匮要略》方,经验用量为:黄芪30克、白术12克、防己12克、甘草3克、生姜3片、红枣10粒,常去甘草,加葛根30克,如果伴有血脂高者,加泽泻20克,胸痛头晕者,加川芎10克、丹参12克。2.缺血性心脏病:黄芪每日50克,水煎分3次服。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,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,结果表明,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。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,而且能改善心电图、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。3.急性肾小球肾炎:北芪30克,沸水冲泡当茶饮,1日1剂,20天为1个疗程,治疗27例,治愈19例,有效6例。4.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:黄芪50克,沸水冲泡30分钟当茶饮,1日l剂,30日为1个疗程,治疗13例,其中2例治愈,9例有效。5.银屑病:黄芪30克,当归、生地、白蒺藜各30克。水煎2次,早晚分服,有人治疗94例,治愈63例,有效21例,总有效率89.36%。6.糖尿病:消渴多汗,常一味取效。对糖尿病伴有浮肿、面色黄者,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。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或深部血栓者,则用生黄芪60克,配合葛根30克,怀牛膝30克、石斛30克、赤芍30克、丹参20克等。7.慢性鼻炎:常用玉屏风散:黄芪15克、白术12克、防风10克。主治气虚自汗,容易感冒者。过敏性鼻炎、花粉症、哮喘、老人感冒等经常用。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、红枣10粒。8.骨质疏松:骨质疏松、腰椎病、颈椎病、贫血等,可见关节疼痛、麻木自汗等症者,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。组成:黄芪30克、桂枝10克、白芍药15克、生姜3片、红枣12枚。此方不可用甘草。当年范文虎治疗医家沈某之媳病肢体酸麻,曾服桂枝汤加味治疗未效,范氏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,2剂即效。桂枝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仅甘草、黄芪之差异,一味药的区别,效果大不一样(见《魏长春临证经验集》)。

【药用部位】

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(Fisch.)Bge.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(Fisch.)Bge.Var.mongholicus(Bge.)Hsiao的乾燥根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
煎服,10~15g,大剂量30~60g。益气补中宜炙用;其他方面多生用。

【常见药方】


玉屏风散:由黄芪、白术、防风三味中药组成。黄芪于内,可大补脾肺之气,于外则固表止汗,是其中的主打药物;白术能健脾益气,增强黄芪益气固表的功能,为辅药;而防风又叫“屏风”,可以解表祛风。玉屏风散就像是给体质虚弱的人加了一面结实坚固的挡风墙,使风邪无法侵入,主要是被用来抗感冒并提高免疫力,降低重复患病的几率。常用于感冒、慢性呼吸道疾病、过敏性鼻炎、荨麻疹、汗症等。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,有中成药中的“丙种球蛋白”美称,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。
防己黄芪汤:方中防己利水渗湿以消肿,祛风盛湿以止痛;黄芪益气补虚而固表,兼可利水,二药合用,祛风除湿而不伤正,益气固表而不恋邪,共为君药。白术补气健脾祛湿,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力,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功,为臣药。煎加生姜、大枣和营卫,调脾胃,俱为佐药。甘草益气和中,调和诸药。
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、心源性水肿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,证属表虚之风水、风湿者。

黄芪

上一篇: 鲈鱼
下一篇: 鹿衔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