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中药材 > 补虚药 >

黄珠子草的偏方功效与作用介绍

发布时间:2022-12-17 19:47:21
黄珠子草

【黄珠子草】别名 珍珠草,鱼骨草,日开夜闭,地珍珠,假芋

汉语拼音 huangzhuzicao

功能主治 ①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全草:消食,退翳,治疳积及疳积入眼,"
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熏洗。

药用部位 为大戟科植物黄珠子草的全草或根。

  • 药材介绍
  • 常用药方
  • 药材图片
黄珠子草介绍

【别名】

珍珠草、鱼骨草、日开夜闭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地珍珠、假芋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【汉语拼音】

huangzhuzicao

【加工采集】

夏、秋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①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全草:消食,退翳。治疳积及疳积入眼。"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全草:补脾胃,治淋病,骨哽喉,小儿疳积。根:治乳房脓肿。"

【性味】

①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甘苦。"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甘,平。"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熏洗。

【归经】

脾经

【植物形态】

黄珠子草一年生草本,高约40厘米,秃净。茎基部木质化,表面带紫色,叶互生,2列,线状长圆形,长1.3~2.5厘米,宽3~5毫米,先端急尖,基部近圆钝,全缘;叶柄短,长不及1毫米,托叶2枚,卵状披针形,褐红色。花小,单性同株,单生或簇生于叶腋;雄花具短柄,萼片6,两轮,矩圆形,内轮较外轮大,黄绿色;花瓣缺如;雄蕊3,花药2室,蜜腺6枚;雌花具柄,长约1毫米,花后伸长,萼6裂,裂片矩圆形,长约1毫米,反展;子房3室,有3条纵槽和小疣状突起,花柱3枚,柱头2裂、蒴果球形,紫红色,平滑,3裂。种子褐棕色,花期9~10月。果期10~11月。生于田野湿润处。分布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【药用部位】

为大戟科植物黄珠子草的全草或根。

【来自何书】

《广西中药志》

【用法用量】

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熏洗。暂无常用药方

黄珠子草

上一篇: 葫芦巴
下一篇: 刺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