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【荠菜子】别名 蒫,荠实,菥蓂子,蒫实,粽子,
汉语拼音 jicaizi
功能主治 去风,明目,治目痛,青盲,翳障,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3~5钱。
药用部位 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荠菜"条。
- 药材介绍
- 常用药方
- 药材图片
【别名】
蒫、荠实(《尔雅》),菥蓂子(《食性本草》),蒫实(《纲目》),粽子(《东北药植志》),【汉语拼音】
jicaizi【成份】
果实的绿色果皮中含香叶木甙。种子含脂肪油22.5%。【加工采集】
夏至果实成热时,采下果枝,晒干后将种子揉出。【药材鉴别】
干燥的种子细小,长约0.8毫米,棕褐色,以放大镜观察,呈扁长形,一端钝圆,一端略狭而有白色种脐,两面有长环形的沟,形成中央长形隆起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。【药理作用】
香叶木甙有维生素P样作用,其降低兔毛细血管渗透性的作用比芦丁强,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效果比芦丁好,并且毒性较低。【功能主治】
去风,明目。治目痛,青盲,翳障。①《吴普本草》:"治腹胀。"②《别录》:"主明目,目痛。"③《药性论》:"主青盲病不见物,补五脏不足。"④《食性本草》:"主壅,去风毒邪气,明目去翳障,能解毒。久食视物鲜明。"【性味】
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3~5钱。【归经】
肝经【植物形态】
荠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20-50cm。茎直立,有分枝,稍有分枝毛或单毛。基生叶丛生,呈莲座状,具长叶柄,达5-40mm;叶片大头羽状分裂,长可达12cm,宽可达2.5cm,顶生裂片较大,卵形至长卵形,长5-30mm,侧生者宽2-20mm,裂片3-8对,较小,狭长,呈圆形至卵形,先端渐尖,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;茎生叶狭被外形,长1-2cm,宽2-15mm,基部箭形抱茎,边缘有缺刻或锯齿,两面有细毛或无毛。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,果期延长达20cm;萼片长圆形;花瓣白色,匙形或卵形,长2-3mm,有短爪。短均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,长5-8mm,宽4-7mm,扁平,无毛,先端稍凹,裂瓣具网脉,花柱长约0.5mm。种子2行,呈椭圆形,浅褐色。花、果期4-6月。生境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。【药用部位】
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荠菜"条。【来自何书】
《千金·食治》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【常见药方】
治黄疸:荠菜子一至二两,大青根或叶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下一篇: 虎掌南星
粟米主治:脾胃虚热,反胃呕吐,消渴,泄泻,。用法:粟米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煮粥。外用:研末撒或熬汁涂。
大豆黄主治:暑湿感冒,湿温初起,发热汗少,胸闷脘痞,肢体酸重,小便不利,。用法:大豆黄9~15g。炮制:取净大豆,用水浸泡至膨胀,放去水,用湿布覆盖,每日淋水二次,待芽长至0.5~lcm时,取出,干燥。
高丽参主治: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脾虚食少,肺虚喘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久病虚羸,惊悸失眠,阳痿宫冷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,。用法:高丽参的功效作用功效: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,安神。主治: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脾虚食少,肺虚喘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久病虚羸,惊悸失眠,阳痿宫冷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。
糯米泔主治:霍乱,心烦口渴,。用法:糯米泔内服:加热温饮,100-200ml。
红参主治: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气不摄血,崩漏下血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,。用法:红参炮制:润透,切薄片,干燥或用时捣碎。
太子参主治:脾虚体倦,食欲不振,病后虚弱,气阴不足,自汗口渴,肺燥干咳,。用法:太子参内服:煎汤,2~4钱。炮制:洗净泥土,入沸水中浸烫,约3~5分钟后取出曝晒,当须根干时,即将须根擦光,然后晒至全干。也可不经浸烫,摘除须根后直接晒干。
红芪主治: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气虚水肿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半身不遂,痹痛麻木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,。用法:红芪9~30g。炮制:1、红芪:除去杂质,大小分开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具有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之功效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气虚水肿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半身不遂,痹痛麻木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。2、炙红芪:取红芪片,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。红芪每100kg,用炼蜜25kg。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。
牛鼻栓主治:气虚劳伤乏力,创伤出血,。用法:牛鼻栓内服:煎汤,10-24g;大剂量单用60-9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炮制:枝叶春、夏季采摘,晒干;根全年可采,洗净,晒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