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中药材 > 解毒杀虫药 >

独角莲的偏方功效与作用介绍

发布时间:2022-12-17 22:04:24
独角莲

【独角莲】别名 野半夏,犁头尖,剪刀草,玉如意,野慈菇,副本一粒红

汉语拼音 du_jiao_lian

功能主治 治毒蛇咬伤,瘰疬,跌打损伤,

用法用量 外用:捣敷。

药用部位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全草。

  • 药材介绍
  • 常用药方
  • 药材图片
独角莲介绍

【别名】

野半夏、犁头尖、剪刀草、玉如意、野慈菇、副本一粒红

【汉语拼音】

dujiaolian

【成份】

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、β-谷甾醇-D-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-D-glucoside)、皂甙(Saponin)、肌醇(Inositol)、蛋白质(Protein)、黏液质(Mucilage)、草酸钙(Calcium oxalate)、蔗糖(Sucrose)、胆碱(Choline)、尿嘧啶(Uracil)、酪氨酸(Tyrosine)、缬氨酸(Valine)、琥珀酸(Succinicacid)、棕榈酸(Palmiticacid)、亚油酸(Linoleicacid)以及相应的甘油酯.

【加工采集】

5~10月采。

【药材鉴别】

性状鉴别:  块茎卵圆形或椭圆形,长2-5cm,直径1-3cm,顶端残留茎痕或芽痕。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略平滑,有环纹及点状很痕。质坚硬,断面白色粉质。无臭味淡,麻辣刺舌。  以个大、质坚实、色白、粉性足者为佳。  显微鉴别:  块茎横切面:木栓细胞有时残存。基本组动外侧有大型粘液腔及粘液细胞,内含草酸钙针晶束,长28-84μm;维管束散列,以外韧型为多见,偶有周木型。薄壁细含有众多淀粉粒。  粉末特征:类白色。①淀粉粒单粗球形或类球形,直径4-  29μm,脐点点状、裂缝状、人字状、十字状、三叉状或星状,大粒层纹隐约可见;复粒由2-12个分粒组成,有的1个较大分粒与2-4个小分粒复合。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柬存在于类圆形或长圆形粘液细胞中,针晶束长约全116μm。③螺纹及环纹导管,直径9-46μm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用独角莲注射剂治疗已感染人型结核杆菌(H37RV)的豚鼠,有一定治疗作用。其疗效仅差于链霉素,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很显著。随用量加大而作用增强。经小鼠、犬、豚鼠实验表明毒性很低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治毒蛇咬伤、瘰疬、跌打损伤。

【性味】

味辛、甘,性温,有毒。归胃、肝经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外用:捣敷。

【归经】

归经_胃经

【备注】

本植物的块茎(禹白附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独角莲多年生草本。块茎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直径2~4厘米,外被黑褐色小鳞片,块茎上端有须根20~40条。叶根生,1~4片,戟状箭形,大小不等,长9~45厘米,宽7~3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箭形,全缘或略呈波状,叶脉平行,侧脉伸至边缘时连成网状;叶柄圆柱形,肉质,长15~45厘米。花梗长8~16厘米,肉质,绿色,常带紫色细纵条斑点;肉穗花序,顶端延长成紫色棒状附属物,不超出佛焰苞;佛焰苞长约12~15厘米,紫色;花单性,雌雄同株,雄花序在上部,雌花序在下部,中间有无花地带,相隔5~8毫米,上有肉质条状突起;无花被;雄花有雄蕊1~3枚,花药无柄,药隔略突出;雌花子房1室,柱头无柄。浆果长约1厘米。花期6~8月。果期7~9月。生于山野阴湿处。分布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辽宁、吉林、湖北、江苏等地均有栽培。本植物的块茎(禹白附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【药用部位】

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全草。

【来自何书】

《中国药植志》

【用法用量】


外用:捣敷。

【常见药方】


①治毒蛇咬伤:鲜独角莲全草和水少许,杵烂敷伤处。

②治瘰疬:鲜独角莲全草杵烂,稍加鸡蛋白杵匀,敷患处,一日换一次。

③治跌打扭伤青紫肿痛:鲜独角莲全草适量,同酒酿糟或烧酒杵烂,敷伤处,一日换一次。(选方出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
独角莲

上一篇: 打破碗花花
下一篇: 钗子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