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中药材 > 理气药 >

豆豉姜的偏方功效与作用介绍

发布时间:2022-12-18 12:06:39
豆豉姜

【豆豉姜】别名 木浆子根,满山香,澄茄根,木姜子根,过山香,枪子蔃

汉语拼音 dòu

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,理气止痛,治感冒,风湿痹痛,胃痛,脚气,
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2~5钱(鲜者0.5~2两);或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。

药用部位 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及根茎。植物形态详"荜澄茄"条。

  • 药材介绍
  • 常用药方
  • 药材图片
豆豉姜介绍

【别名】

木浆子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满山香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澄茄根、木姜子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过山香、枪子蔃(《广东中药》)。

【汉语拼音】

dòu

【名称英】

Litseacubeba(Lour.)Pers.

【成份】

本品含挥发油,油中主成分有芳樟醇、香茅醛、α-蒎烯、莰烯、香茅醇、β-松油醇等。叶、花及果皮均含芳香油。鲜叶含油量极微,一般含油0.01%~0.02%,无生产价值。雄花含油量1.6010~1.7%,雌花含油量比雄花低10%左右。果皮含油量,8月采收达4%,但以干重量计算时,从6月底至7月上旬的含油量最高可达13%左右。一般采摘果实提取山苍子油,山苍子油是重要天然香料之一。果实蒸馏山苍子油后,还可用其种子提取脂肪油,种子含脂肪30%~40%,可作表面活性剂工业原料。

【加工采集】

9~10月间挖取,洗净、晒干。

【药材鉴别】

根呈圆锥形,表面棕色,有纵皱及颗粒状突起,横切面导管明显,质轻泡,易折断,断面淡黑色。气香,味辛辣。产广东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本品在四川地区与同属植物木姜子及清香木姜子的根,通称"木姜子根",同等使用。参见"木姜子"及"木椒根"条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抗血栓及对微循环的影响给兔静注山鸡椒根(豆豉姜)注射液2g/kg,能显着抑制血栓形成,抑制率为57.56%。临床治疗脑血栓患者,可使脑电阻图出现波幅增高,上升时间缩短,上升角度增大,血管阻力指数下降。电镜观察,患者甲皱微循环管襻数目增多,微血管扩张,血流流态改善,管袢血流速度变为均匀,静脉血中圆型和树型血小板百分率增加,而扩大型和聚集型明显减少,表明该药能扩张血管,增加脑血流量(18%-80%),改善微循环,并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,对高聚集性血小板有解聚作用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祛风除湿,理气止痛。治感冒,风湿痹痛,胃痛,脚气。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周身筋骨疼痛,发表,散风寒疹子,去膨胀,理气。"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行气止痛,祛风湿,理筋骨。治胃冷痛,孕妇水肿,跌打宽筋。"③《广西中药志》:"治感冒。"④《广东中药》:"祛风散寒,息肝风,消肿。治风湿痹痛,筋骨无力,产后脚软,痰湿脚气。"

【性味】

辛,温。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性温。"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辛辣,无毒。"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2~5钱(鲜者0.5~2两);或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。

【宜忌】

阴虚血分有热、发热咳嗽者禁用。

【归经】

肝;脾;胃经

【备注】

本品在四川地区与同属植物木姜子及清香木姜子的根,通称"木姜子根",同等使用。参见"木姜子"及"木椒根"条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~10米。幼树皮黄绿,光滑,老树皮灰褐色,小枝纤细,绿色,光滑无毛,枝叶具芬芳味。单叶互生,披针形、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;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。上表面暗绿色,下表面淡绿色,具薄的白粉,两面无毛。羽状脉。薄纸质。伞状花序单生或簇生于叶腋短枝上;总梗细长,苞片4,坚纸质。边缘有睫毛,内面密被白色茸毛;花先叶开,淡黄色,雌雄异株。浆果球形如黄豆大,香辣,成熟时黑色。花期2~3月,果期7~8月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用量10~15克,煎服。外用研末擦牙,或捣敷。用于感冒风寒、水肿脚气、风寒湿痹、产后腹痛、血瘀痛经、气滞寒之脘腹胀满。果单味煎服,治中暑;捣敷,治无名肿毒。根配茴香虫,治冷气痛、胸口痛。

【药用部位】

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及根茎。植物形态详"荜澄茄"条。

【来自何书】
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
【用法用量】


内服:煎汤,2~5钱(鲜者0.5~2两);或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。

【常见药方】


①治感冒头痛,风湿骨痛:木姜子根、茎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
②治冷气痛,胸口痛:木姜子根、茴香虫(阴阳瓦上炕干),研末,泡酒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豆豉姜

上一篇: 建兰叶
下一篇: 绣球防风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