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发布时间:2022-12-19 19:48:23
【野梧桐】别名 野桐,楸,白肉白:抱仔,赤芽楸,赤芽槲
汉语拼音 yewutong
功能主治 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调整消化功能,治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。"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3~4钱,或研末为散。
药用部位 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的树皮。
- 药材介绍
- 常用药方
- 药材图片
野梧桐介绍
【别名】
野桐、楸、白肉白:抱仔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赤芽楸、赤芽槲(《本草推陈》)。【汉语拼音】
yewutong【成份】
树皮含岩白菜素,叶含芸香甙、野梧桐烯醇和它的亚麻酸酯。【加工采集】
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的树皮、根和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lotusjaponicus(Thunb.)Mueel.Arg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右采,鲜用或晒干。【药理作用】
叶的水提取物以及从叶中提得之芸香甙在适量时20~200毫克/公斤静脉注射可促进胆汁排出(犬或兔),大量反而无效。岩白菜素无促进胆汁排泄及镇痛作用。叶的水提取物对蛙腹淋巴囊注射100毫克/10克、小鼠皮下注射100毫克/10克、腹腔注射20毫克/10克或静脉注射5毫克/10克才可致死,故毒性不大。水提取物(15克/公斤)能预防大鼠的幽门结扎性溃疡,并能抑制组织胺、5-羟色胺,心动徐缓素所致的血管渗透性增加。大量还能抑制右旋糖酐、5-羟色胺、巴豆油及甲醛性大鼠足躁浮肿,但不能抑制鸡蛋清所致水肿;它对鼠膀胱内的实验性结石,也能减少其数目及缩小其体积,并能增加尿中镁、钙的排出。【功能主治】
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调整消化功能,治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。"【性味】
味微苦;涩;性平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3~4钱,或研末为散。【归经】
胃经【植物形态】
野梧桐小乔木。茎干粗30厘米左右,树皮平滑。叶互生,丛集于枝端;嫩叶红色,叶片卵形或菱形,先端尾状而锐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多为全缘,成浅3裂,膜质,长15~18厘米,宽略相等,下面散生黄色小腺点,老时两面平滑,中肋及侧脉两面凸起,叶基具有2蜜腺;叶柄长,被褐色茸毛。雌雄异株,为顶生的圆锥形穗状花序,花轴密生细毛,雄花序较雌花序为细长;雄花疏生,萼3~5裂,无花冠,雄蕊多数;雌花密生,萼片3~5裂,子房2~4室,每室有1胚珠,花柱2~4分歧。蒴果球形,有细软刺。花期6月。果期9月(江苏)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【药用部位】
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的树皮。【来自何书】
《本草推陈》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3~4钱,或研末为散。暂无常用药方
下一篇: 八角枫花
毛车藤主治:主产后乳汁不下;乳汁稀少,。用法:毛车藤内服:煎汤,6-9g。炮制:全年均可采,挖根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水杨根。别名:。主治:《纲目》:治乳痈诸肿。生擂贴。。用法:外用:适量,捣敷。
续随子叶。别名:。主治: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叶汁敷白癜、面皯(面皯,《纲目》引作疬疡)。②《纲目》:捣叶敷蝎螫。。用法:外用:适量,捣敷。
百两金叶。别名:。主治:《分类草药性》:包损伤,涂诸疮,通淋。。用法:
檰芽。别名:杜仲芽。主治:《本草图经》:采食主风毒脚气及久积风冷,肠痔下血。亦宜干末作汤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3-10g;或研末,1-3g.
细叶大戟。别名:打碗科,猫眼草。主治: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叶及茎,研末或熬膏敷肿疮。。用法:外用:适量,研末或熬膏敷。
枳椇木汁。别名:。主治:《卫生易简方》:治腋下狐气。枳椇树凿孔,取汁一、二碗,用青木香、桃、柳、妇人乳,共煎一、二沸,就热洗之。。用法: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野鸦椿花。别名:鸟腱花,鸡嗉子花。主治:镇痛。治头痛眩晕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3~5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