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中药材 > 其它中草药 >

奴柘刺的偏方功效与作用介绍

发布时间:2022-12-19 19:49:36
奴柘刺

【奴柘刺】别名 房着刺,勒路子

汉语拼音 nuzheci

功能主治 《本草拾遗》:"主老血瘕。男子痃癖、闪痞,取刺和山棱草、马鞭草作煎如稠糖,病在心,食后;在脐,空心服。当下恶...
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2~4钱。

药用部位 为桑种植物小柘树的棘刺。植物形态详"穿破石"条。

  • 药材介绍
  • 常用药方
  • 药材图片
奴柘刺介绍

【别名】

房着刺、勒路子

【汉语拼音】

nuzheci

【成份】

嫩枝和叶含柘树异黄酮(cudraisoflavone)A、3′-O-甲基香碗豆甙元(3′-O-methylorobol),去氢木香内酯(dehy-drocostuslactone),亚油酸甲酯(methyllinoleat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[1]。

【加工采集】

为桑种植物小柘树的棘刺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《本草拾遗》:"主老血瘕。男子痃癖、闪痞,取刺和山棱草、马鞭草作煎如稠糖,病在心,食后;在脐,空心服。当下恶物。"

【性味】

《本草拾遗》:"味苦,小温,无毒。"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2~4钱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1.直立或攀援状;根皮橙黄色;枝灰褐色,光滑,皮孔散生,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,粗壮,长5-10(-20)mm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5-10mm;叶片革质,倒卵状椭圆形、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3-9cm,宽1-2.8cm,先端钝或渐尖,或有微凹缺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无毛;基出脉3条,侧脉6-9对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球状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,具短柄,被柔毛;雄花序直径约6mm,雄花具花被片3-5,楔形,不相等,被毛;雌花序直径约1.8cm,雌花具花被片4,先端厚有绒毛。聚花果球形,肉质,熟时橙红色,直径3-5cm,被毛;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2.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8m。小枝暗绿褐色,具坚硬棘刺,刺长5-35mm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0.5-2cm;托叶侧生,分离;叶片近革质,卵圆形或倒卵形,长5-13cm,先端钝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全缘或3裂,上面暗绿色,下面淡绿色,幼时两面均有毛,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,余均光滑无毛;基出脉3条,侧脉4-5对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均为球形头状花序,具短梗,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;雄花花被片4,长圆形,基部有苞片2或4,雄蕊4,花丝直立;雌花被片4,花柱1,线状。聚花果球形,肉质,直径约2.5cm,橘红色或橙黄色,表面呈微皱缩,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生境分布:1.生于山坡。溪边灌丛中或山谷、林缘等处。2.生于海拔200-1500m的阳光充足的荒坡、山地、林绿和溪旁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.2.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
【药用部位】

为桑种植物小柘树的棘刺。植物形态详"穿破石"条。

【来自何书】

《本草拾遗》

【用法用量】


内服:煎汤,2~4钱。暂无常用药方

奴柘刺

上一篇: 牛靥
下一篇: 杧果树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