祛风湿药

您的位置:中药材 > 祛风湿药 >
  • 杜茎山

    杜茎山

    杜茎山。别名:土恒山,踏天桥,水麻叶,山茄子。主治:祛风,解疫毒,消肿胀。治感冒头痛眩晕,寒热躁渴,水肿,腰痛。①《本草图经》:主温瘴寒热发歇不定,烦渴,头疼,心躁。取其叶捣烂,以新酒浸,绞汁服之。吐出恶涎甚效。②《湖南药物志》:祛风寒,消肿胀。治腰痛,感冒头痛,眼目晕眩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5:01去学习
  • 青蒿根

    青蒿根

    青蒿根。别名:。主治:治劳热骨蒸,关节酸疼,大便下血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3-15g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5:00去学习
  • 酒饼叶根

    酒饼叶根

    酒饼叶根。别名:爪芋根,假鹰爪根。主治:浸酒,治风湿性关节炎,肠胃寒痛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3~6钱;或浸酒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59去学习
  • 鸡爪草

    鸡爪草

    鸡爪草。别名:凤尾草,井口边草,铁脚鸡,山鸡尾,井阑草。主治:《四川中药志》:散寒表汗。治风湿麻木,鸡爪风,消瘰疬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58去学习
  • 三楞草

    三楞草

    三楞草。别名:三轮草,四方草,细三棱,三棱草,水三棱,小三棱草。主治: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风湿筋骨痛,左瘫右痪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O.5~2两;或浸酒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57去学习
  • 小过江龙

    小过江龙

    小过江龙。别名:小过山龙。主治:舒筋活络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筋骨疼痛。。用法:内服:每用1~3钱,泡酒服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56去学习
  • 水锦树

    水锦树

    水锦树。别名:饭汤木,红木,大虫耳,猪血木,双耳蛇。主治:活血散瘀。治跌打损伤,风湿骨痛,崩疮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5-10g。外用:适量,鲜叶捣敷;或煎水洗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54去学习
  • 桑根

    桑根

    桑根。别名:桑树根。主治:治惊痫,筋骨痛,高血压,目赤,鹅口疮。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研汁,治小儿天吊,惊痫客忤;敷鹅口疮。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去骨节风痰。③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治筋骨痛,高血压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52去学习
  • 金纽子

    金纽子

    金纽子。别名:护心草。主治:治妇女月经痛,刀伤出血,气滞肚痛,风湿骨痛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研末、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51去学习
  • 胡枝子根

    胡枝子根

    胡枝子根。别名:野山豆根。主治:治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,赤白带下,流注肿毒。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治腰痛,风湿肌肉关节痛,跌打伤,妇人赤白带下,流注痰毒,黄肿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49去学习
  • 青箭

    青箭

    青箭。别名:竹节黄,小接骨。主治:治黄疸型肝炎,跌打骨折,风湿疼痛。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调经,去瘀,消肿,止痛。治跌打骨折,贫血,黄疸,风湿。②《中草药植物》:有清肝利胆作用,治疗黄疸和肝炎腹水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49去学习
  • 五色梅

    五色梅

    五色梅。别名:山大丹,大红绣球,珊瑚球,龙船花,臭金凤,如意花,昏花,七变花,如意草,土红花,臭牡丹,杀虫花,毛神花,臭冷风,天兰草,臭草,五色花,五雷箭,穿墙风,野眼菜,五彩花,红花刺,婆姐花。主治:消肿解毒,祛风止痒。治痈肿,湿毒,疥癞,毒疮。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洗湿毒疥癞。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叶:治疥癜毒疮,跌打止血。花:可止血。③《广东中药》:祛风止痒,消肿止痛,散毒,敷大肠疡痈。④《广西中草药》:全草:退热,杀虫止痒,消疮疡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捣汁冲酒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43去学习
  • 桑寄生

    桑寄生

    桑寄生。别名:茑,寓木,宛童,桑上寄生,寄屑,寄生树,茑木。主治:补肝肾,强筋骨,除风湿,通经络,益血,安胎。治腰膝酸痛,筋骨痿弱,偏枯,脚气,风寒湿痹,胎漏血崩,产后乳汁不下。1、用于风湿痹痛、腰膝酸痛等。桑寄生能祛风湿,舒筋络,治疗风湿痹痛;而尤长于补肝肾,强筋骨。故肝肾不足,腰膝酸痛者尤为适宜。常与此独活、牛膝、杜仲、当归等同用,如独活寄生汤。2、用于胎漏下血、胎动不安。本品补肝肾,养血而安胎,可治肝肾虚损,冲任不固之胎漏、胎动不安,常与艾叶、阿胶、杜仲、川续断等配伍。①《本经》:"主腰痛,小儿背强,痈肿,安胎,充肌肤,坚发、齿,长须眉。"②《别录》:"主金疮,去痹,女子崩中,内伤不足,产后余疾,下乳汁。"③《药性论》:"能令胎牢固,主怀妊漏血不止。"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助筋骨,益血脉。"⑤《滇南本草》:"生槐树者,主治大肠下血、肠风带血、痔漏。生桑树者,治筋骨疼痛,走筋络,风寒湿痹。生花椒树者,治脾胃寒冷,呕吐恶心翻胃;又用治梅疮毒,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。"⑥《本草蒙筌》:&quo...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42去学习
  • 白细辛

    白细辛

    白细辛。别名:贝茜花。主治:镇痛,散风寒。治风湿筋骨痛,腰腿酸痛,头晕及牙痛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1~3钱;或浸酒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41去学习
  • 盘肠草

    盘肠草

    盘肠草。别名:南瓜阴芽。主治:治小儿盘肠气痛及惊风,感冒,风湿热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捣烂炒热熨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40去学习
  • 七角风

    七角风

    七角风。别名:接骨丹,五爪金,七叶莲,七叶风。主治:驱风除湿,化瘀生新。治骨折,风湿骨痛。。用法:内服:9-15克,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37去学习
  • 草乌

    草乌

    草乌。别名:鸭头,药羊蒿,鸡头草,百步草。主治:搜风胜湿,散寒止痛,开痰,消肿。治风寒湿痹,中风瘫痪,破伤风,头风,脘腹冷痛,痰癖,气块,冷痢,喉痹,痈疽,疔疮,瘰疬。  ①《本经》:主中风,恶风,洗洗出汗,除寒湿痹,咳逆上气,破积聚寒热。  ②《别录》:消胸上痰,冷食不下,心腹冷疾,脐间痛,肩胛痛不可俛仰,目中痛不可久视,又堕胎。主风湿,丈夫肾湿阴囊痒,寒热历节掣引腰痛,不能行步,痈肿脓结。  ③《药性论》:能治恶风,憎寒,冷痰包心,肠腹疞痛,痃癖气块,益阳事,治齿痛,主强志。治男子肾衰弱,阴汗,主疗风温湿邪痛。  ④《药类法象》:治风痹血痹,半身不遂,行经药也。  ⑤《纲目》:治头风喉痹,痈肿疔毒。主大风顽痹。  ⑥《东医宝鉴》:治风湿麻痹疼痛,发破伤风汗。  ⑦《纲目拾遗》:追风活血,取根入药酒。  ⑧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治麻痹症。又为伤科要药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0.5~2钱;或入丸、散。  外用:生用,研末调敷或醋、酒磨涂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36去学习
  • 奶浆柴胡

    奶浆柴胡

    奶浆柴胡。别名:竹叶青,岔子菜,小粘连,瘦地草,细防风。主治:祛风散寒,消炎解毒。治感冒,上呼吸道感染,气管、支气管炎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35去学习
  • 竹叶椒

    竹叶椒

    竹叶椒。别名:狗花椒,花胡椒,搜山虎,野花椒,臭花椒,三叶花椒,山胡椒,玉椒,山花椒,鸡椒,白总管,万花针,岩椒。主治:散寒,止痛,祛蛔。治胃寒及蛔虫腹痛,牙痛,湿疮。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行气消肿,祛风散瘀,止咳,祛蛔。治胃痛。②《江西草药》:散寒止痛,解蛇毒。③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散寒,行气,杀虫,祛风。治胸腹冷痛,蛔虫肚痛,风寒牙痛,湿毒痒疮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2~3钱;研末服,每次0.5~1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34去学习
  • 黑风散

    黑风散

    黑风散。别名:广藤,小广藤,土藤,铁线藤,青藤,车线藤。主治: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根:治毒蛇咬伤。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藤:祛风镇痉。。用法: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

    大小:261M更新时间:2022-12-19 16:04:33去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