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中药材 > 祛风湿药 >

走游草的偏方功效与作用介绍

发布时间:2022-12-19 15:58:32
走游草

【走游草】别名 蛇蜈巴,小五爪金龙,五叶崖爬藤,藤五甲,上树蜈蚣,痰五加,五加皮,岩五加,毛五加,小走游草...

汉语拼音 zouyoucao

功能主治 祛风,除湿,行血,解毒。治头痛、身痛、风湿痹痛,流注,疮毒。①《峨嵋药植》:"敷蛇咬伤。"②《昆明药植调查报...
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
药用部位 为葡萄科植物崖爬藤的全草或根。

  • 药材介绍
  • 常用药方
  • 药材图片
走游草介绍

【别名】

蛇蜈巴(《峨嵋药植》),小五爪金龙、五叶崖爬藤(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),藤五甲(《四川中药志》),上树蜈蚣、痰五加、五加皮(《重庆草药》),岩五加、毛五加、小走游草(《贵州草药》),小红藤,小红药、铜丝绊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
【汉语拼音】

zouyoucao

【加工采集】

全年可采。

【药材鉴别】

藤茎细长,节间较长,叶紫红色,略肉质。根少。以根入药尤佳。产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祛风,除湿,行血,解毒。治头痛、身痛、风湿痹痛,流注,疮毒。①《峨嵋药植》:"敷蛇咬伤。"②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"治骨折。"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发散风湿,行血导滞。治头痛、身痛、筋骨痛、风湿麻木及流注;外用洗疮毒。"

【性味】
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辛,无毒。"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
【归经】

肝;脾;肾经

【备注】

(1)本种植物变种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obtectum(Wall.exLaws.)Planch.var.glabrum(Levl.etVant.)Gagnep.,分布云南,当地以根入药,叫小九节铃,性寒味涩微苦,能接骨生肌,止血消炎。

【植物形态】

崖爬藤常绿或半常绿藤本。小枝和叶柄有刚毛;卷须有吸盘。掌状复叶,互生。具柄,长1.5~3厘米;小叶3~5片,无小叶柄,菱状倒卵形,长1.5~3厘米,先端短尖,边缘有圆锯齿,齿具刺状小尖头。伞形花序腋生,杂性异株。有细长的总花梗,长1.5~2.5厘米,小花绿色,小花梗细长,稍有不等,花为4基数,花瓣展开;无花柱,柱头4浅裂,花盘与子房基部结合。浆果,呈圆球状倒卵形,长6毫米,含有种子2~4粒。花期6~8月。果期10月。生于温暖、阴湿的山区石崖上或林中。分布我国中部及西南地区。

【药用部位】

为葡萄科植物崖爬藤的全草或根。

【来自何书】

《四川中药志》

【用法用量】

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
【常见药方】


①治风湿筋骨疼痛:走游草、伸筋草、筋骨草、络石藤、威灵仙,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②治黄水疮:走游草叶,炕干打粉,干撒患处;如无黄水,可用麻油调搽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③治跌打损伤:走游草二两。泡酒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
④治巴骨癀,走游风:大、小走游草各五钱,排风藤叶、三角风各三钱。煎水洗患处并服用。(《贵州草药》)

走游草

上一篇: 双翎草
下一篇: 杠香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