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中药材 > 祛风湿药 >

杏叶防风的偏方功效与作用介绍

发布时间:2022-12-19 16:00:55
杏叶防风

【杏叶防风】别名 蜘蛛香,山当归,马蹄防风,九月白花草,满身串,三足蝉,白花草,阳山臭,犁头尖,清当归,羊膻...

汉语拼音 xingyefangfeng

功能主治 行气温中,祛风除湿,活血消肿。治胃痛,胸腹冷痛,风湿麻木,筋骨疼痛,跌打损伤,肿毒,瘰疬。①《滇南本草》:"...
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2~5钱;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
药用部位 为伞形科植物杏叶防风的根或全草。

  • 药材介绍
  • 常用药方
  • 药材图片
杏叶防风介绍

【别名】

蜘蛛香、山当归、马蹄防风、九月白花草、满身串、三足蝉、白花草、阳山臭、犁头尖、清当归、羊膻臭、马蹄叶、地胡椒、小羊膻、骚羊古、九牛燥、羊山臭、大寒药、消气草、兔耳防风、小英雄、小菊花

【汉语拼音】

xingyefangfeng

【加工采集】

夏、秋采收,除去泥杂,晒干。

【药材鉴别】

干燥根呈圆锥形,长约5~10厘米,直径约1~2厘米。稍弯曲,偶有分歧。外表棕黄色,有横形皮孔及纵皱纹。质脆易折断,断面稍平坦。中心木质部黄白色。皮部稍宽,粉白色,具棕红色油点。气微香;味略苦涩。叶灰绿色,皱缩。气微;味涩。产于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【药理作用】

同属植物茴芹所含之茴芹油可作芳香性驱风剂,并有抗真菌作用;茴芹油还对胃肠运动、分泌功能有促进作用;又可用于支气管炎作保护剂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行气温中,祛风除湿,活血消肿。治胃痛,胸腹冷痛,风湿麻木,筋骨疼痛,跌打损伤,肿毒,瘰疬。①《滇南本草》:"温中散寒气。治九种胃气痛,胸腹寒胀气疼,寒疝偏坠,截寒热往来痰疟。"②《草木便方》:"消瘰疬,散血破癥;疗蛇伤,肿毒,跌损。"③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一切瘰疬,痒子,肠风下血,气痛,筋骨疼痛,风湿麻木。"④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温中散寒,止痛。治中寒发痧,胃痛,腹痛。"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流痰,蛇咬伤,及凉寒咳嗽。"⑥《云南中草药》:"行气健胃,祛风除湿,解毒截疟。治消化不良,小儿惊风,预防流感。"

【性味】

辛,温。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大温,味辛。"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辛,无毒。"

【用法用量】

内服:煎汤,2~5钱;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
【归经】

归肺;脾;胃;肝经

【植物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根细长圆锥形,长5-15cm,径0.5-1cm,有数侧根,棕黄色。茎直立,上部有分枝,有短柔毛或无毛。基生叶叶柄(包括叶鞘)长3-15cm;叶片心形,不分裂,长2.5-4cm,宽2-305cm,边缘有圆齿,下面沿脉有短柔毛。茎生叶中下部者为单叶或三出复叶,小叶卵形,侧生小叶偏斜;上部叶较小,叶片3裂或一至回羽状分裂,裂片披针形,边缘有齿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,有长梗;无总苞片或有1-5,线形;个辐(6-)10-25;小总苞片1-6,线形;小伞形花序有花10-25;无萼齿;花瓣白色或微带白色,倒心形,背面有毛;花柱基圆锥形,花柱向两侧弯曲。双悬果卵球形,密生留状突起,果棱线形;每棱槽内有油管2-3,或单位生,合生面有油管2-4,胚乳腹平直。花果期6-10月。生境分布:生于路旁、林下、沟边、草坡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。

【药用部位】

为伞形科植物杏叶防风的根或全草。

【来自何书】

《滇南本草》

【用法用量】


内服:煎汤,2~5钱;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
【常见药方】


①治阴寒发痧腹痛:骚羊古一钱。开水或酒吞服。

②治中寒缩阴腹痛:骚羊古根三钱,头晕药二钱。各药研细混合,酒、水各半吞服,服后盖棉被发汗。

③治胃气痛,开胃:骚羊古五钱,广木香二钱,辰砂草五钱。研细混合,开水吞服。每日三次,每次一钱。(①方以下出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
④治颈淋巴结结核,流痰:骚羊古、鱼鳅串、火葱、夜交藤、夏枯草,捣烂包用。(《成都中草药》)

⑤治瘰疬:骚羊古、酒糟子。共捣烂热敷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⑥治蛇咬伤:骚羊古,捣烂包患处。(《贵阳市秘方验方》)

杏叶防风

上一篇: 土荆芥
下一篇: 刺三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