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【皂荚】别名 鸡栖子,皂角,大皂荚,长皂荚,悬刀,长皂角,大皂角
汉语拼音 zaojia
功能主治 祛风痰,除湿毒,杀虫。治中风口眼歪斜,头风头痛,咳嗽痰喘,肠风便血,下痢噤口,痈肿便毒,疮癣疥癞。《本草图经...
用法用量 内服:研末或入丸剂,3~5分。外用:煎汤洗、捣烂或烧存性研末敷。
药用部位 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。
- 药材介绍
- 常用药方
- 药材图片
【别名】
鸡栖子(《广志》),皂角(《肘后方》),大皂荚(《千金方》),长皂荚(《本草图经》),悬刀(《外丹本草》),长皂角(《仁斋直指方》),大皂角(《纲目》)。【汉语拼音】
zaojia【成份】
荚果含三萜皂甙、鞣质。此外,还含蜡醇、廿九烷、豆甾醇、谷甾醇等。同属植物GleditsiatriacanthosL.的叶含大量生物碱三刺皂荚碱。【加工采集】
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摘,晒干。【药材鉴别】
干燥荚果呈长条形而扁,或稍弯曲,长15~25厘米,宽2~3.5厘米,厚0.8~1.4厘米。表面不平,红褐色或紫红色,被灰白色粉霜,擦去后有光泽。两端略尖,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断痕,背缝线突起成棱脊状。质坚硬,摇之有响声。剖开后呈浅黄色,内含多数种子。种子扁椭圆形,外皮黄棕色而光滑,质坚。气味辛辣,嗅其粉末则打喷嚏。以肥厚、饱满、质坚者为佳。主产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。此外,东北地区及江苏、浙扛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等地亦产。【药理作用】
1.皂甙的一般特性:含皂甙的植物颇多,至少有50个不同科的400种植物含有之。它能降低表面张力。其溶液(1:10000)振摇时,则溶液中每个气泡的表面皆可被皂甙包围而形成一薄膜,故泡沫持久不灭。同样,遇油类物质亦可借皂甙薄膜而形成乳剂。它能改变细胞表面的通透件,而成为一般原浆毒。对胆甾醇有特别的亲和力,有很强的溶血作用(作用于血细胞表面的类脂质),胆甾醇可对抗其溶血作用。2.祛痰作用:含皂甙类的药物,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,产生祛痰作用(恶心性祛痰药)。在猫身上,皂荚确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,但较桔梗、前胡为差,持续时间较短。3.抗菌作用:在试管中,皂荚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。其水浸剂(1:3)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。美国皂角中所含之三刺皂荚碱(Triacanthin)有罂粟碱样作用,可治疗高血压病、支气管哮喘、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。煎剂1g/kg给猫灌胃,能增加呼吸道粘液分泌,有祛痰作用。0.25%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。1:3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、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。【炮制】
拣去杂质,洗净,晒干。用时捣碎。【功能主治】
祛风痰,除湿毒,杀虫。治中风口眼歪斜,头风头痛,咳嗽痰喘,肠风便血,下痢噤口,痈肿便毒,疮癣疥癞。《本草图经》:"疏风气。"【性味】
辛,温,微毒。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研末或入丸剂,3~5分。外用:煎汤洗、捣烂或烧存性研末敷。【宜忌】
孕妇忌服。【副作用】
对鱼类的毒性很强,高等动物对它一般很少吸收,故主要为对局部粘膜的刺激作用,使分泌增加等。但如服用剂量过大或胃肠粘膜有损伤或注射给药,均可产生全身毒性,血细胞溶解;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先痉挛,后麻痹,呼吸中枢麻痹即导致死亡。国内曾报告有服皂荚煎剂(200g加老醋1杯)中毒死亡者。大量皂荚中所含之皂甙不仅刺激胃肠粘膜,10分钟后即呕吐,以后有腹泻;而且腐蚀胃粘膜,发生吸收中毒。【归经】
肺;大肠经【植物形态】
皂荚落叶乔木,高达15米。棘刺粗壮,红褐色,常分枝。双数羽状复叶;小叶4~7对,小叶片卵形、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卵形,长3~8厘米,宽1~3.5厘米,先端钝,有时稍凸,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。花杂性,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,花部均有细柔毛;花萼钟形,裂片4,卵状披针形;花瓣4,淡黄白色,卵形或长椭圆形;雄蕊8,4长4短;子房条形,扁平。荚果直而扁平,有光泽,紫黑色,被白色粉霜,长12~30厘米,直径2~4厘米。种子多数,扁平,长椭圆形,长约10毫米,红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5月。果期10月。生长于村边,路旁,向阳温暖的地方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本植物的根皮(皂荚根皮)、叶(皂荚叶)、棘刺(皂角刺)、种子(皂荚子)以及由植株衰老或受伤害后所结的小型果实(猪牙皂)均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【临床应用】
①治疗蛔虫性肠梗阻取皂角1~3钱,研极细末和蜂蜜混合,加开水适量,频频口服(呕吐也坚持服),于1~2小时服完。同时配合肌注冬眠灵、阿托品、爱茂尔,针刺足三里、内关、天枢等。服药后以手轻柔腹部,于8~12小时后再以甘油20~30毫升,或10~20%氯化钠500~800毫升(以上药量小儿酌减)灌肠。治疗中需禁食,直至梗阻缓解为止;如呕吐重,禁食时间长,有水、电解质子衡紊乱者须予纠正。待有梗阻缓解征象(腹部包块、腹胀、阵发性腹痛、呕吐消失,排便排气)时即给予驱蛔剂。共观察40余例,皆于12~24小时之内梗阻解除。有的未及灌肠即自行排下棕红色粪便,有的混有蛔虫;大多数灌肠后排下粪便或蛔虫。蛔虫排出少者30余条,多者130余条。②治疗耵聍栓塞取皂荚1两,掰成1寸长的小段,加水4000毫升,文火煎取2000毫升,过滤,加防腐剂。用于滴耳,每次2~3滴。治疗500余例,快者可使耵聍在2~3小时内软化,当天能够冲洗;最慢者3~4天亦可软化溶解。此外,皂荚粉与女贞子、千里光等配制成片剂,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。【药用部位】
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。【来自何书】
《本经》
下一篇: 罂粟壳
芒硝主治:实热积滞,腹满胀痛,大便燥结,肠痈肿痛;外乳痈,痔疮肿痛,。用法:芒硝6~12g,一般不入煎剂,待汤剂煎得后,溶入汤液中服用。外用适量。炮制:生用。
玄明粉主治:实热便秘,大便燥结,积滞腹痛;外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,牙龈肿痛,目赤,痈肿,丹毒,。用法:玄明粉内服:溶入汤剂,1.5-3钱。外用:化水涂洗或研细吹喉。
小蓟主治:衄血,吐血,尿血,血淋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痈肿疮毒,。用法:小蓟5~12g。炮制:1、小蓟:除去杂质,洗净,稍润,切段,干燥。2、小蓟炭:取净小蓟段,照炒炭法(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。包括炒黄、炒焦和炒炭三种操作工艺。)炒至黑褐色。
地榆主治:便血,痔血,血痢,崩漏,水火烫伤,痈肿疮毒,。用法:地榆煎服,9~15g。外用适量,研末涂敷患处。炮制:1、地榆:除去杂质;未切片者,洗净,除去残茎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2、地榆炭:取净地榆片置锅内,用武火加热,炒至表面焦黑色、内部棕褐色,喷淋清水少许,灭尽火星,取出凉透。
栀子根主治:黄疸型肝炎,痢疾,胆囊炎,感冒高热,吐血,衄血,尿路感染,肾炎水肿,乳腺炎,风火牙痛,疮痈肿毒,跌打损伤,。用法:栀子根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炮制:全年均可采,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小麦麸主治:虚汗,盗汗,泄痢,糖尿病,口腔炎,热疮,折伤,风湿痹痛,脚气,。用法:小麦麸内服:入散剂。外用:醋炒包熨或研末调敷。炮制:秋季采收果穗,晾晒,打下果实,人工或磨面机打磨后筛取种皮。
浮小麦主治:骨蒸劳热,自汗盗汗,。用法:浮小麦15-30g。生用或炒香用。炮制:炒浮小麦:取净浮小麦,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,取出放凉。
海螵蛸主治:吐血衄血,崩漏便血,遗精滑精,赤白带下,胃痛吞酸;外损伤出血,湿疹湿疮,溃疡不敛,。用法:海螵蛸用法:5~10g;外用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