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【粟奴】别名 粟黑粉,谷子黑穗,谷子黑粉
汉语拼音 sunu
功能主治 《纲目》:"利小肠,除烦懑。"
用法用量 1钱,加适量蜂蜜拌匀,水冲服,日服2次。
药用部位 为粟的幼穗感染黑粉科真菌粟粒黑穗菌后所产生的菌瘿。
- 药材介绍
- 常用药方
- 药材图片
【别名】
粟黑粉、谷子黑穗、谷子黑粉【汉语拼音】
sunu【加工采集】
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粟奴UstilagocrameriKoern.以冬孢子粉入药。多寄生于粟穗上。【药材鉴别】
真菌侵入幼穗子房而成的菌瘿。包藏在花颖内,呈卵形或椭圆形,包有灰白色相当坚韧的膜,不易破裂,其中满藏黑粉状厚垣孢子。花颖及孢子堆膜破裂则散出黑粉状厚垣孢子。【功能主治】
《纲目》:"利小肠,除烦懑。"【性味】
淡、微苦,温。【用法用量】
1钱,加适量蜂蜜拌匀,水冲服,日服2次。【归经】
脾;胃经【植物形态】
生境分布:多寄生于粟穗上。【药用部位】
为粟的幼穗感染黑粉科真菌粟粒黑穗菌后所产生的菌瘿。【来自何书】
《纲目》【用法用量】
1钱,加适量蜂蜜拌匀,水冲服,日服2次。
【常见药方】
治小肠结涩不通,心烦闷乱,坐卧不安:小豆蘖一分,苦竹髭一分,粟奴一分,甘草一分(炙微赤,锉),灯芯一束,铜钱七文,葱白五寸。上药,以水二大盏,煎至一盏三分,去滓,食前分为三服。(《圣惠方》)
下一篇: 酸枣根皮
芒硝主治:实热积滞,腹满胀痛,大便燥结,肠痈肿痛;外乳痈,痔疮肿痛,。用法:芒硝6~12g,一般不入煎剂,待汤剂煎得后,溶入汤液中服用。外用适量。炮制:生用。
玄明粉主治:实热便秘,大便燥结,积滞腹痛;外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,牙龈肿痛,目赤,痈肿,丹毒,。用法:玄明粉内服:溶入汤剂,1.5-3钱。外用:化水涂洗或研细吹喉。
小蓟主治:衄血,吐血,尿血,血淋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痈肿疮毒,。用法:小蓟5~12g。炮制:1、小蓟:除去杂质,洗净,稍润,切段,干燥。2、小蓟炭:取净小蓟段,照炒炭法(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。包括炒黄、炒焦和炒炭三种操作工艺。)炒至黑褐色。
地榆主治:便血,痔血,血痢,崩漏,水火烫伤,痈肿疮毒,。用法:地榆煎服,9~15g。外用适量,研末涂敷患处。炮制:1、地榆:除去杂质;未切片者,洗净,除去残茎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2、地榆炭:取净地榆片置锅内,用武火加热,炒至表面焦黑色、内部棕褐色,喷淋清水少许,灭尽火星,取出凉透。
栀子根主治:黄疸型肝炎,痢疾,胆囊炎,感冒高热,吐血,衄血,尿路感染,肾炎水肿,乳腺炎,风火牙痛,疮痈肿毒,跌打损伤,。用法:栀子根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炮制:全年均可采,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小麦麸主治:虚汗,盗汗,泄痢,糖尿病,口腔炎,热疮,折伤,风湿痹痛,脚气,。用法:小麦麸内服:入散剂。外用:醋炒包熨或研末调敷。炮制:秋季采收果穗,晾晒,打下果实,人工或磨面机打磨后筛取种皮。
浮小麦主治:骨蒸劳热,自汗盗汗,。用法:浮小麦15-30g。生用或炒香用。炮制:炒浮小麦:取净浮小麦,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,取出放凉。
海螵蛸主治:吐血衄血,崩漏便血,遗精滑精,赤白带下,胃痛吞酸;外损伤出血,湿疹湿疮,溃疡不敛,。用法:海螵蛸用法:5~10g;外用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