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【通经草】别名 金丝草,止惊草,金线铜皮,铁骨草,分经草,小孩拳,伸筋草
汉语拼音 tong_jing_cao
功能主治 止咳,调经,祛湿。治咳嗽,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。①《山西中药志》:"活血通经。"②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"治小...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3~5钱。
药用部位 为中国蕨科植物银粉背蕨的全株。
- 药材介绍
- 常用药方
- 药材图片
【别名】
金丝草(《山西中药志》),止惊草、金线铜皮、铁骨草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,分经草、小孩拳、伸筋草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。【汉语拼音】
TongJingcao【成份】
叶含粉背蕨酸(alepterolicacid),蔗糖,黄酮苷类化合物。全草还含有还原性物质、鞣质、皂苷、黄酮苷[1]。【加工采集】
秋季收取,晒干。【药材鉴别】
干燥全草,叶柄细如金丝,褐栗色,光泽,中空,中间有绿心,叶上面绿色,下面灰白色,边缘有孢子囊着生。根茎黑褐色,被鳞片,须根众多。气无,味淡。产山西、浙江、陕西等地。【功能主治】
止咳,调经,祛湿。治咳嗽,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。①《山西中药志》:"活血通经。"②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"治小儿惊挛抽搐。"③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止咳,治妇女病,"④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"活血调经,祛湿,散寒,止痛。"【性味】
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"性平,味淡;叶:味苦。"入肺经,肝经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3~5钱。【宜忌】
孕妇禁服。【归经】
归经_肝经【植物形态】
银粉背蕨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根状茎直立,密被红棕色边的亮黑色披针形鳞片,叶丛生;叶柄长7~20厘米,有光泽,褐栗色,除基部被鳞片外无毛;叶片五角掌状,长7~10厘米,宽5~8厘米,2~3次羽状分裂,最下羽片最大,斜三角形,再次羽状深裂,裂片线状长椭圆形;营养叶有微锯齿,叶下面被黄粉,少有无粉的,叶质稍厚,中轴褐栗色。孢子囊群多分布于叶片之边缘,褐色,狭而连续,囊群盖内缘呈疏圆齿状。生于岩石隙间。分布云南、广西、江西、浙江、台湾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山东、内蒙古、东北等地。【药用部位】
为中国蕨科植物银粉背蕨的全株。【来自何书】
《山西中药志》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【常见药方】
治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:分经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
下一篇: 昆布
胆南星主治:痰热咳嗽,咯痰黄稠,中风痰迷,癫狂惊痫,。用法:胆南星3~6g。炮制:1法):将天南星磨粉、加入适量的牛胆汁在瓦盆中,混成糊状(每200斤南星,用1000只牛胆的汁分3次加入),日晒夜露至干,再磨成粉,加入胆汁拌匀成糊。如此反复直至胆汁全部吸干为止,色发黑,无麻辣味为止。2法):将每130斤制南星磨粉,用1000只牛胆汁的水溶液(可以先将胆汁在铜锅中熬浓,约100斤熬成5斤,用时加适量的水冲稀)拌成糊状,置外面日晒夜露1~2个星期(防淋雨),可除其腥气,干后成灰褐色。现制南星,1斤细粉用牛胆10只,汁水约40两,将浓缩的胆汁与之拌和,做成小块日晒夜露至干燥为止。3法):天南星60斤,牛胆420只。将天南星用水洗净晒干磨粉,放缸内加牛胆汁拌匀,日晒(冬季则置暖室内),并时时搅拌,使南星发酵,半月后放在特制的二层蒸笼内,并分放两只锅中再加120只牛胆汁,蒸3天,冷后出锅放缸内,再次发酵;1月后,再蒸制,并放90只牛胆的汁,蒸3天(切忌水流入),出锅后,放入特制的大铝盘或搪瓷盘中,烘干,再蒸12小时,放在石板上,做成圆球形块,装入牛胆内晒干。
姜汁主治:适外感风寒、头痛、痰饮、咳嗽、胃寒呕吐;在遭受冰雪、水湿、寒冷侵袭后,急以姜汤饮之,可增进血行,驱散寒邪,。用法:姜汁的功效作用功效:发汗解表,温中止呕,温肺止咳,解鱼蟹毒,解药毒,特别对于鱼蟹毒,半夏、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。主治:适用于外感风寒、头痛、痰饮、咳嗽、胃寒呕吐;在遭受冰雪、水湿、寒冷侵袭后,急以姜汤饮之,可增进血行,驱散寒邪。
瓜蒌子主治:痰热咳嗽,肺虚燥咳,肠燥便秘,痈疮肿毒,。用法:瓜蒌子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胃弱者宜去油取霜用。炮制:1、栝楼子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干瘪的种子,洗净,干燥。2、炒栝楼子:取净栝楼子,置热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鼓起,取出,放凉。炒后寒性减弱,长于润肺化痰。3、蜜栝楼子: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,加入捣碎的栝楼子拌匀,闷透,置热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颜色加深,不粘手为度,取出,放凉。每栝楼子100kg,用炼蜜5kg。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。4、栝楼子霜:取净栝楼子,碾成泥状,用布包严后蒸至上气,压去油脂,碾细。制霜后滑肠作用显著减弱,且可除去恶心呕吐作用。
竹沥主治:中风痰迷,肺热痰壅,惊风,癫痫,热病痰多,壮热烦渴,子烦,破伤风,。用法:竹沥内服:冲服,30-60g;或入丸剂,或熬膏。外用:适量,调敷或点眼。炮制:取鲜竹竿,截成30-50cm长段,两端去节,劈开,架起,中间用火烤之,两端即有液汁流出,以器盛之。
龙脷叶主治:肺热咳喘痰多;口干;便秘,。用法:龙脷叶煎汤,6-15g。
瓜蒌皮主治:肺热咳嗽,胸胁痞痛,咽喉肿痛,乳癖乳痈,。用法:瓜蒌皮内服:煎汤,9-12g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调敷。炮制:1、栝楼皮:取原药材,除去果柄及杂质,抢水洗净,润透,切丝,干燥。2、炒栝楼皮:取栝楼皮丝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棕黄色,略带焦斑,取出放凉,筛去灰屑。3、蜜栝楼皮: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,加入栝楼皮丝,拌匀,闷透,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棕黄色不粘手为度,取出放凉。每栝楼皮100kg,用炼蜜25kg。
天竺黄主治:热病神昏,中风痰迷,小儿痰热惊痫、抽搐、夜啼,。用法:天竺黄3~9g。炮制:剖开竹竿,取出节间的块状物,干燥。
蛤壳主治:痰热咳嗽;瘿瘤;痰核;胁痛;湿热水肿;淋浊带下;胃痛泛酸;臁疮湿疹,。用法:蛤壳内服:煎汤,10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炮制:1.蛤壳《圣惠方》:“细研。”《普济方》:“研如面。”“水飞”。《本草害利》:“宜生捣碎用。”现行,取原药材,洗净干燥,碾碎或碾粉。2.煅蛤壳《圣济总录》:“烧通赤研细。”《直指方》:“烧灰存性,为末。”《本草蒙筌》“宜火煅作(爆),勿和剂煎汤。”现行,取净蛤壳,置无烟的炉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,煅至酥脆,取出放凉,打碎。